首页 基金 > 正文

公募基金行业新品发行寒意阵阵 兴业基金陷入规模“保卫战”

在A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不仅新品发行寒意阵阵,部分中小型公募的存量产品也正面对着濒临清盘却要努力“保壳”的现状,兴业基金即是如此。作为一家成立已超8年的银行系公募,近年来,兴业基金的非货基规模稳步提升,行业规模排名也保持在前30名附近。不过,近期却频现旗下产品召开持有人大会,商议对相关基金进行终止,或对濒临清盘的产品维持运作等事宜。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或是基金公司意在对现有产品进行筛选,并保住部分“壳资源”。若追究濒临清盘的原因,或与市场环境及产品的长期业绩不佳均有关联。

存量产品迎殊途

又一只存量产品在持有人大会的见证下宣告终止运作。

6月10日,兴业基金发布旗下兴业上证1-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该次大会投票表决自5月14日起至6月8日止,参与表决的份额约为400.07万份。大会审议了终止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并终止上市有关事项的议案,表决结果为同意会议议案的参会份额占比达到100%,议案获得通过。决议生效公告日,即6月10日为该基金的最后运作日,将自6月11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并按照规定进行相关公告。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兴业上证1-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的基金资产净值仍达到4.07亿元,远高于5000万元的清盘线,缘何如今仓促清盘?有业内人士认为,或与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拟退出有关。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持有该基金比例超20%的机构投资者共3家,累计持有400.07万份,占比约为99.64%,与上述提及的参与持有人大会表决的份额数量一致。彼时,一季报还提及,如果遭遇集中赎回,可能会造成基金终止等风险。

也有资深从业人士坦言,近年来,公募基金整体呈现出“发的多,清的多”的现状,即新发数量居高不下,但同期,公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增长相对有限,在这一背景下,产品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新发基金和部分存量产品的规模被摊平,也就导致规模小微的基金数量增长,在全行业“优胜劣汰”的趋势下,基金公司方面也确实会对部分设计相对局限、缺乏长期吸引力的产品果断清盘。

值得一提的是,存量产品濒临清盘,兴业上证1-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并非孤例。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日,兴业基金旗下兴业上证红利低波动ETF、兴业安弘3个月定开债、兴业中短债、兴业6个月定开债共4只基金也均面临清盘风险,并召开持有人大会。其中,针对部分规模过小的产品,兴业基金同样拟进行清盘。

例如,兴业上证红利低波动ETF发布公告称,该基金在6月2日至6月28日期间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终止基金合同并终止上市的有关事项。公开数据显示,该基金自2019年4月以近16亿元的首募规模宣告成立,但自同年三季度开始,规模逐步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约为0.61亿元,已接近5000万元的清盘线。

当然,清盘并非唯一选择。也有部分因规模、持有人户数等因素濒临终止的产品,兴业基金拟借道持有人大会继续运作,上文提及的兴业中短债、业安弘3个月定开债、兴业6个月定开债即是如此。

就近期集中对旗下产品进行处理,并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处理措施的原因,兴业基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结合不同产品的运作情况,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相关基金合同约定进行管理,均属正常操作,也不会对公司其他存续产品的运作产生任何影响。

上述资深从业人士认为,对于部分濒临清盘的产品拟持续运作,如果是出于规模较小的原因,有可能是产品本身设计较好,或相对稀缺,基金管理人希望“保壳”,以待后续的新进资金。而如果是户数不足的原因,则可能属于偏机构定制类产品,规模通常较大,维持运作则能够实现原有规模的保留。

新发产品募集期限“拉满”

需要注意的是,除存量产品的“命运”不同,频现濒临清盘风险外,新发产品方面,兴业基金旗下近期部分在发产品则遭“冷遇”。

据悉,6月7日,兴业基金发布公告称,兴业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原定募集期为4月9日至6月9日,为充分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根据有关规定,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将募集期延长至7月8日,自7月9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换句话说,该基金原计划募集2个月,如今不仅宣布延长募集,更直接拉满3个月的募集期上限。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近期新发基金延长募集或主要与市场行情有关,虽然当前A股走势有所回暖,但整体仍属于震荡调整阶段。在行情表现不佳时,基金发行也往往容易受阻。

正如杨德龙所说,6月以来,宣布延长募集期的新发产品不在少数。据公开数据显示,包括兴业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在内,截至6月10日,先后共有9只基金发布公告延长募集期,其中包括1只股票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和3只债券型基金。

“不过即使是弱市下,公募发行也有分化,最近两家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成为爆款,一个交易日获认/申购超百亿元。因此,也要辩证地看待基金发行,分化现象背后,说明当前投资者相对更理性,会更加关注长期绩优,或者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杨德龙补充道。

权益发展难点仍存

公司官网显示,兴业基金成立于2013年4月,是兴业银行控股的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方面,兴业基金注册资本为12亿元,其中,兴业银行出资10.8亿元,持股比例90%,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2亿元,持股比例10%。也就是说,兴业基金是一家背靠“大树”的银行系公募。

从非货基规模情况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兴业基金在管规模约为1264.41亿元,在全行业144家可统计数据的机构中,排名第29位。对比之下,2020年末的相关数据则分别为1289.72亿元和第28位,可见环比出现了小幅下滑。

但就同比角度而言,近一年兴业基金无论是非货基管理规模,还是细分类型后的权益类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均有所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兴业基金的非货基管理规模同比增长21.14%,包含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类基金以及债券型基金的最新规模也达到了124.8亿元和1136.23亿元,分别同比提升198.14%和13.7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债券型基金仍是兴业基金旗下的主力业务,但也已在向权益类方向拓展。

前述资深从业人士坦言,随着近年来监管层鼓励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基金公司的产品布局计划、营销推广层面的考虑也开始逐步向权益类产品倾斜。不过,对于中小型公募而言,可能多数还是需要依靠公司董事会或管理层带来的资源禀赋进行发展。“尤其是本来在债券业务方面就具备一定优势的银行系公募,如果缺乏权益类投研人才的支撑,过往长期业绩也表现一般的话,发展权益业务还是会存在一定难度的。”

杨德龙也认为,通常情况下,银行系公募由于有着母公司方面的政策倾斜,其在产品销售方面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管理规模一般较大。但从权益类业务的发展角度看,则需要具备投研人才、产品业绩、口碑沉淀等多方面因素,而相关因素的优劣也将影响其发展的快与慢。

那么,兴业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的长期业绩究竟如何?

从二级分类标准下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三年收益情况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数据可统计的1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超六成跑输同类平均业绩。其中,数量最多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多达8只跑输同类平均。兴业聚丰灵活配置混合近三年净值增长率约为14.52%,跑输平均54.29个百分点。另外,若从近一年的数据进行统计,跑赢行业平均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同样不足五成。

展望未来,兴业基金表示,将持续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核心,坚持固收权益并举,积极研发创设产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不同风险偏好需求,丰富完善产品线布局,不断向多元资产管理能力进阶。

杨德龙则指出,银行系公募想要持续推动旗下权益类规模的提升,吸引投研人才,提高相关人员的薪酬待遇,招募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等必不可少。在此基础上,才有望提高基金管理人整体的投研实力,做好长期业绩,并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综合实力。记者孟凡霞刘宇阳

标签: 公募基金行业 新品发行 兴业基金 保卫战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