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内循环”到底是个啥?对个人有什么机会?

7月30日,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的政治局会议召开。高层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再次把“内循环”推成了热词。

“内循环”到底是个啥?

其实直接解释内循环没啥意思,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一笔钱,老百姓拿来消费买了国内的产品,国内的厂家拿这钱去国内的上游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这个钱后,给工人支付工资,工人拿到这个钱,又去消费。这就是经济的内循环。

所谓内循环,就是整条产业链,包括消费端都在国境线之内。

 

经济内循环不是啥新鲜事儿,也并不是现在才有,本身就是大萧条期间的产物。所有的问题都是昨日重现,太阳底下根本没啥新鲜事。

英国的内循环历史

英国在工业化发达有优势后,开始倡导自由贸易,让美国人种棉花,印度人种鸦片,自己搞自由贸易输出工业品获取利润剪刀差。

看世界地图就知道,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占据了当时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被叫做日不落帝国。

“内循环”是啥?机会又要来了?

在全球进入大萧条时期,灵活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让其他列强咬牙切齿的贸易保护措施:“帝国特惠制”。简单说就是英国把殖民地搞成一个自由贸易区,就像现在东盟欧盟一样。

然后英国在国内及其殖民地内部搞经济内循环,相互之间享受关税优惠,同时对其他国家的资本和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同时把美国、德国这些主要工业国的产品全部排除在这个大市场之外。

后来,德国因为无力消化国内过剩的工业产能,走上了扩军备战的道路,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如果当时英国肯给德国一口汤喝,德国未必会这么早就走向法西斯,把英国打的稀烂。

回到当前,我们为啥要强调重视经济内循环?不过是为将来可能到来的全球性萧条做准备罢了。

一方面要为未来大萧条期间西方竖起贸易壁垒做准备。这一点,其实我国早就开始准备后手。

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培养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市场。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这些年来国家的对外投资,过去很多年的全球产业布局都在这里了。

“内循环”是啥?机会又要来了?

东盟现在已经替代欧盟,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不过实现足量替代依然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还因为我国出口核心市场欧美日在2008年以后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收入。

例如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日本,以2008作为分界点,后半段日本市场甚至在萎缩。

时间段

1994-2008(15年)

2008-2019(12年)

日本进口增速

7.13%

-0.04%

“内循环”是啥?机会又要来了?

高层的每一个战略概念环环相扣,不是仓促应对,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过去外循环的模型下,海运包打天下,沿海掌管一切。现在转向内循环,物流交通不能不畅。这就凸显出了新基建的重要性。

在内循环的背景驱动下,意味着我们要持续努力减少国际贸易逆差,推动国产替代,补齐消费全环节,实现贸易再平衡。

内循环,对个人有什么机会?

远见财讯分析,当下国际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投资内循环当下主要就是“两新一重”,新基建老基建一起抓。金融内循环是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一起,不鼓励不鼓励高杠杆经营。对于普通人来说,稳妥要比暴富更为重要。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单元来说,应该继续努力工作,适度扩大消费。

从长期来看,全球化依然是趋势。70亿人口世界级市场互通有无所产生的巨大收益,超过所有国家内循环的总和,这也是商业本身的意义所在。

内循环诚然是应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应变之举,但也不妨看作是一个契机,来整顿过去外向型经济所带来的粗犷之风。等到一切再次好转之后,中国就可以带着更规范化的市场和企业,继续进行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和升级。

标签: 内循环

精彩推送